第二十一章 收得薛仁贵-《大唐盗帅》


    第(2/3)页

    薛仁贵带病出征,冒雪率军进击,以安定北边。

    东突厥的叛兵看着“薛”字旌旗”惊疑不定,不知旌旗下的那位老将,是不是薛仁贵这个煞星。

    杜荷大笑着将他扶起,神色愉悦,喜不胜喜。

    杜荷身为左盛卫将军,深受帝宠,能够成为他麾下的一员,战事起时,将不愁没有露脸表现的机会。

    不过”即便如此,杜荷还会忍不住想,假若薛仁贵能以大将的身份参加那场征伐高丽的战役,对于战局会有多大的帮助,每每想起,都不由为之向往。如今薛仁贵就在他的面前”正是圆此梦的时候,离历史上征伐高句丽的时间还有六年,这六年足以让薛仁贵成长起来。到时候李世民派遣自己与薛仁贵为前锋,区区高句丽还不是小菜一碟?

    在这征讨高句丽的过程中”高句丽根本就没有打过一场胜战,说征伐失败,怎么也说不过去。

    当他抵达战场”两军对阵时。

    在杜荷心中薛仁贵唯一遗憾的正是没能过早的出现在历史上,直到贞观十九年,方才以小兵卒的身份加入了唐军,成为了征伐高句丽的一员”这一年他已经三十一岁了,固然三十是男人的黄金年华,可是他已经错过了李世民全面扩张,四面出击的大好时机。

    三箭定天山、脱帽退万敌”这种连演义中都罕见的事情,但却出现在了《薛仁贵传》的史书中。

    这些对外战役”一个牟的都是功绩,以薛仁贵的实力只要能够稳定的发挥,在征伐高句丽一战时”他就有可能不是一个无名的小牟,而是统帅万千兵马的将军,这样对于战事的帮助定然会更大,也许能够一举灭了高句丽也不一定呢。

    李世民接手的是烂摊子,又连年征战,加上东北苦寒,战马水土不服,损失了七八成。唐朝在经济的拖累下,这才不得已撤退的。

    正如杜荷想的一般”薛仁贵早有从军之心,只是作为一个农民”他需要照顾妻儿,无法踏上这一条路。杜荷这个时候,拉了他一把,他岂能拒绝?

    只是绕师远征是最耗费国力的,汉武帝有文景之治给他打基础”到最后依旧是海内空虚,人口减半。

    薛仁贵也被同样的神话,《薛家将》就是专门神话他的。但在杜荷看来”薛仁贵根本没有必要神话,他的历史事迹就充满了神话色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