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 北方。 一条官道由北向南蜿蜒而行,由于积雪很厚,道路几乎与那白茫茫的原野融为一体,如果不是路上的车辙,几乎分辨不出哪是路哪是原野。 一辆四轮马车停在路边,右边的一个车轮深陷在积雪中,车轴已严重损坏,几个身穿德国陆军军装的士兵正聚在车轮边,手忙脚乱的更换那只车轮,在他们的身边不远处,十多匹洋马正悠闲的立在雪野中,不时打上几个响鼻。 马车装饰豪华,车门上还绘着徽章,车尾插着根镏金旗杆,顶端挑着一面黑白红三色国旗。【德国这个时代的国旗,黑红黄是二战后的旗帜】 马车的车厢里坐着几个男人,除了其中一人是西方面孔的洋人之外,其他几人都是东方人面孔,从脑后的辫子来分析,他们自然也都是中国人。 车厢里的气氛似乎很沉寂,每个人都板着脸,一言不发。 洋人向窗外看了一眼,对那名坐在身边的中国老人说道:“总督阁下,我认为德意志的提议对您个人和您的军队都有着巨大的好处。一万人,并不是一个多么高的数值,德意志帝国和大英帝国还会付出一笔不小的资金和一批数量巨大的军火。 您应该好好考虑一下,想一想自己的得失!” 德英两国想用一批军火和一笔资金来买一万名中国士兵的性命。他们会以秦军表露的战术来训练这支部队,投入进战场,看一看结果。 这个洋人的名字叫巴兰德,是德意志帝国驻华公使,而坐在他对面的那位中国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刚刚离京要南下保定的直隶总督李鸿章,另外那两个人,一个是翻译,一个是幕僚。 李鸿章半天不语。 淮军跟洋人交易军火,这没什么。可接受洋人的银子和军火,就惹人忌讳了。 而德国人和英国人要求的一万军队,不是淮军自身已有的一万军队,而是要从新招募的新兵。并且这支部队的平日里的作训权力,要全部掌控在英德两国人的手中。李鸿章万万不敢轻率决定! 洋人说的好听,指挥权还掌控在自己手里,听从自己的调令。但事实上能真如此吗? 这可是英德两国一手训练出的军队。平日里吃喝拉撒,作训打枪,银响发放,全是洋人一手包全。这一万军队吃洋人的饭,喝洋人的水,穿洋人的衣服,拿洋人的银响,怎么可能几句轻飘飘的话,就成淮军的人了? 李鸿章可一个字都没听到巴兰德说过要淮军派去军官,组建编制骨架的。 没有属于淮军的军官,李鸿章对巴兰德说出的话嗤之以鼻。 这件事他需要好好地想一想。 …… 四川,阆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