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夜谈(下)-《枭将》


    第(2/3)页

    贺腾骁停下脚步,问彭朝栋道。

    昏黄的灯火映着彭朝栋的身影,他的身影被投射在地上,望着自己的身影,彭朝栋想了想,很干脆地摇了摇头:“不能。”

    他当然知道贺腾骁所指的是什么,党争这种隐晦的东西没必要明说出来,彼此意会即可。

    “悲哉高广!”贺腾骁替高广慨叹了一句,此前他对高广一无所知,当时他对高广的映像还是仅仅只停留在一个基层百户的层面上,对其它的是一无所知。只是单纯地认为高广是靠抱着吕宗成的大腿才坐上辽东总督的位置的。

    对于总督的职位,在一般情况下,帝国有两个总督位置相较于其它总督而言显得更为重要。一个是南直总督(南直总督经常还兼任浙江总督),南直总督的辖地在江南,是帝国的财赋重地,江南膏腴之地,农耕发达,每年江南地区的税收都占了帝国总财政税收的近一半。维持着这台庞大国家机器的运转。

    如此财税重地,对于帝国而言至关重要,对于总督的甄选格外严格重视,担任江南总督者大多数老成持重,才干皆具之辈。

    还有一个显赫的总督便是辽东总督。自秦汉至大赵,游牧民族对中原政权是威胁的趋势是自西北向东北地区转移。如今对帝国威胁最大的两个游牧民族:萌古、曼舒。这两个游牧民族都在辽东周边。

    帝国的边患主要在东北,而辽东地区是帝国防范外敌入侵的军事重地,帝国边患问题处理的好坏,在于帝国能否经营好辽东这个对抗外敌入侵的前沿阵地。辽东总督,也是非非常有能力之人不得担任。历代君主对辽东总督的甄选,其严格程度不下南直总督,甚至比南直总督还要严格。

    帝国对辽东总督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那就是要求一定要知兵,具有一定的军事素养和才能才有资格担任辽东总督。

    帝国初期太祖太宗皇帝对帝国边患问题的处置措施比较得当,利用辽东当地的四大世家抗击外敌,在辽东实行屯戍制度,辽东地区的兵力几度“为天下强”就算到了今天,辽东地区的军事实力在帝国依旧是首屈一指。

    因为对辽东问题的处置得当,由此结束了晚唐以来数百年蛮夷乱华的局面,中原再度进入了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