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黄忠还是略显得有些的沮丧了,虽然入阁参政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一直都在学习用大局观去看事情,一直也跨行学习一下的政治管理。 但是明显不如那些的读书人。 终究只是一个武夫。 剩下五个人。 刘劲的想了想,他把他的方案先放出来了,别看刘劲紧跟胡昭的脚步,但是并不代表胡昭的思想就是刘劲的思想,刘劲是一个曾经执过兵的人。 他还是有激进了的元素的,不至于太保守。 但是这一份方案,缺少了全面性的目光,这也说明了刘劲,在大局观上,并没有太大的进步。 最后以四票反对而出局。 然后就是蔡邕的。 蔡邕乃是昔日的朝廷大贤,要说这里面,谁在朝廷上的经验最多,无疑是起起落落的他。 不过蔡邕也有和秦颂一样的缺点。 想要天下大同。 把这世界当成乌托邦,把所有的人心都向着美好的一面,缺乏一个强硬性的管理,这回显得太过于人性化,一旦利益爆发,会直接造成动乱了。 他的方案,自然是无法通过了。 然后就是戏志才。 戏志才年轻是最大的缺陷,经验不足是他最大问题,在谋略军武,倒是可以把天赋显露,但是在统帅文武全部,就很容易把他的缺点暴露出来了。 他比较倾向武。 大局观也有。 可对人心,对基层的了解不深,不够全面,甚至会容易形成死角,造成一个执政困难,上下级之间的沟通问题。 所以他以四票反对出局。 剩下两份方案。 其实就这些天,一直在争执的方案。 一个是牧景亲自制定了。 一个是胡昭在前朝制度上的延伸出来了。 牧景是根据自己知道的历史,制定出来的执政方案,显得全面,各个官署衙门的功能比较仔细,分工也分的比较细,但是基本上已经把目前的官吏制度全部推翻了。 未来的事情没有发生,这套制度到底是比之前的制度好,还是差,谁也不知道,不管推测如何,从来就没有人知道不曾发生过的事情。 可造成的影响,一旦先出现了,必然会影响整个制度。 换句话说,风险性太大。 而胡昭。 胡昭是一个全面性,保守型的执政,他的方案,只是在前朝上的改变了一些,加深了一些他自己的感觉,减掉了一些比较多余的,改良了一些官署衙门的作用性。 其实按照目前来说,他这条方案,应该是最好的,毕竟现在稳定性还不足,要是动作太大,会引起内乱,这样就显得得不偿失了。 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牧景的这一套方案,更加的全面性,更加的有针对性,更加的在中央集权上加强了对权力的控制和监督。 所以目前,是两难的一个局面。 最后,只能是表决。 谁的方案,能以大比数通过。 谁的方案,将会成为以后明侯府执政的新制度。 首先表决的是胡昭的。 牧景弃权。 毕竟他自己都找不到反对的理由。 而戏志才倒是反对了,理由是的不能沿着前朝的脚步走。 最后比较出人意料的是,秦颂选择了反对。 蔡邕,刘劲,黄忠倒是赞同,加上他自己的那一票,四票赞成,一票弃权,两票反对,目前来说,是可能性最大的一套方案。 轮到牧景的方案。 牧景在这事情上,并没有显得太过于强势,他如果是蛮横,就不用建立昭明阁了,他需要是集众之思,来决定未来的执政方向。 表决开始。 蔡邕反对,胡昭反对。 其余通过。 五比二。 大比数通过。 其他人不意外,对于刘劲的通过,牧景是略显意外。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