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侯府偏厅,一个比较优雅的书斋之中。 蔡邕和刘劲席地而坐。 两个小侍女奉茶之后,也迅速的退出了书斋。 “刘相气色不太好?” 蔡邕眯眼,看着刘劲。 刘劲的气色比之前的,差了许多,一方面是忧心儿子,一方面还要安慰母亲,另外还要盯着朝廷动向。 自然有些心力憔悴。 “无妨!” 刘劲微笑的说道:“骤然之间,受挫于此,多多少少有些心里面过不去,待过些日子,调整了一下心态,就好多了!” 他承认,此番兵败都察院,自己的情绪和心情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没有什么不能对别人说的。 他又不是圣人,难道还能在这种情况之下,保持稳如泰山的气度吗。 他可没有这么大本事。 “此事……”蔡邕苦笑,道:“怪不了陛下,也怪不了都察院,时也命也,刘相有此一劫,其实说起来,还是怪你自己,教子无度,必成祸患,如今陛下提前出手,尚且能救刘自一命,刘自虽有波折,但是并没有彻底酿成大患,终还有归途之日,可如若有一日,他当真犯的是滔天大罪,刘相还能救得了他吗?” “此番话有道理,可蔡相不觉得此时此刻,会让我误会你是上门挑衅的吗?”刘劲的眼眸爆出一抹精芒,看着蔡邕。 蔡邕在民间的声誉,无人能比,在士林之中的名望,也是天下数一数二的。 但是在朝堂之上,却未必比得上刘劲。 刘劲执掌政事堂多年,他的威望已经是渗透了政事堂的很多每一个角落了,一举一动,就自有威势。 “是非对错,尽在人心!” 蔡邕倒是很平静,道:“若是刘相这么认为,老夫也由着你,但是老夫知道,自己并无此心,便足以!” “蔡相果然是的真君子!” 刘劲对蔡邕的人品从没有半分的怀疑,他苦笑的说道:“其实蔡相没说错,我对陛下,并没有怨恨,只是……” 他摇摇头,道:“或许就是蔡相所言,是也命也!” 有时候,你不得不相信命中的几分运气。 “其实我此番上门,乃是有目的的!”蔡邕低沉的道。 “政事堂!” 刘劲不傻,他相信蔡邕的人品,不代表他认为蔡邕没有野心,在这大明官场,在着仕途宦海之中,人的野心是会被激发的。 哪怕是他,如此的信服胡昭,何尝没想过坐着大明左丞相的位置啊。 蔡邕肯定也想过。 这可能也是他愿意接替上政事堂的一个原因之一。 “刘相一语中的!” 蔡邕点头,说道:“吾临危受命,陛下所图何谋,如今尚且不知道,但是吾知道,若不能尽快执掌政事堂,必有危事!” “陛下的心思,我倒是敢猜测一两分钟!” 刘劲对政事堂的掌控,可不是浪得虚名的,他低沉的开口说道:“陛下已经把鹿门山三大祭酒都请回来了,黄承彦应该有大用,大明皇家学院在建立,一直都是黄承彦在参与,陛下对大明皇家学院的期待,是对未来储君的一个期待,此事对大明朝廷未来有无不可估算的作用力,所以哪怕我知道了,我也只能装傻,不管是新政,旧制度,其实都是为了大明安稳而已,储君未出,就是大明最大不安稳的地方,所以在这件事情上,不仅仅是我,胡相,甚至蔡相你,都是知道一二的,可从绝不会提出半分的反驳,因为陛下无子至今,宗室之子,成为了我大明未来的希望,你们都不会断我大明未来的希望!” “嗯!” 蔡邕不否认。 “所以陛下要大用的人,其实是司马徽和庞德公,司马徽出山,已成定局,不过一跃而上礼部尚书,多少还是让我惊讶的!” 刘劲分析:“至于庞德公,此人出山,也不用质疑了,而且我怀疑,他才是陛下最大的希望!” “庞德公?”蔡邕这时候才感觉,自己好像漏算了什么,他是从一介大儒,一跃成为大明朝堂上的大臣,那么别人为什么不行啊。 “陛下深思远虑,必有谋算啊!” 蔡邕越发的感觉掌控政事堂的重要性了,不然他只能成为了牧景的提线木偶,这可不是他的志向。 “他可能准备重整人口和土地!” 刘劲以前被一些名利蒙的太过了,所以并没有发生牧景的小动作,但是沉下心来,以他对政事堂的掌控,在细细的推敲,是能发现一些线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