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两件事-《恶女当家》


    第(3/3)页

    郑成功叨念得是:“一个西瓜,切成两半,一半给你,一半给他,我没有了,气死我了。”

    公主期间来了两次,第二次回去之后,传来喜讯,公主有喜了。郑成功高兴的一蹦三尺高,连忙书信,一口气写了一千余个孩子的名字,五百个男孩名字,五百个女孩名字,其中男孩名字就有一个是“郑拓”,意思是开疆拓土之意。

    皇帝陛下又不高兴了,这小子还得意上了,明着一封圣旨,暗着一封手谕,去了嘉峪关,省去大篇幅的华丽辞藻,字里行间的大致意思是“让驸马爷去关外逛逛,领略一下关外大好河山”。

    郑功成私下骂了一句脏话,还不得不去关外吃风沙,到了关外之后,郑成功极为幸运的赶上了一个大好天气,长河落日,满目苍凉,驸马爷诗兴大发,先是做了一首狗屁不通、乱七八糟的诗词——“我来到此处,看到了雄伟壮阔,一低头,又看到了一只蚂蚁,小小的,忙碌的,爬着,远在天边的人儿,多希望你也在我身边啊!”

    听罢,嘉峪关守将心里说道牙疼,屁股也有点疼,什么狗屁玩意。

    驸马爷毫无在意,张开双臂,闭上眼睛,说出了那句让李太白称为千古第一句的诗词——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然后,驸马爷用不到一万的散兵游勇真得收取了关山之外具有“匈奴南朝廷”之称“河南北五十州”,举世震惊,方才知道那位驸马爷竟有如此胆识和魄力。

    匈奴大汉震怒,急忙前调三万骑兵,前往支援。

    嘉峪关守将忙着向朝廷上书,请求支援,同时要求郑成功快些回退,免得匈奴大军一到被包围,退无可退。

    郑成功洒然一笑,不但不退,反而命令军队前行,正在急速前进的匈奴骑兵,心中一惊,以为南面朝廷有诈,放慢了脚步,又从其他部落抽调两万骑兵,汇集成五万人马。

    而此时前朝三万余人的军队已经赶来,双方屯兵在草原之上,大战一触即发。

    如果说夺取关山五十州表现了驸马兵圣的胆识和魄力,那么这一场中原和草原的大战充分展现了郑成功的兵法和谋略,佣兵调度随心所欲,仿若活动手脚。再经过已经心悦诚服的嘉峪关守将的夸大其词,郑成功成了神奇的人物:“当时匈奴人数在五万人之上,兵强马壮,我军三万人马,人困体乏,立足未稳,被匈奴骑兵一冲,已经四分五散,乱成一锅粥,你们猜驸马爷怎么着?你们猜驸马爷怎么着?”众人极有兴趣的问道:“怎么着?怎么着?”嘉峪关守将吧唧吧唧嘴巴,说道:“驸马爷风轻云淡的说道,且容我婶婶腿脚,将兵马调到一块,打穿匈奴骑兵。”

    实际情况是,当时郑成功没有说“且容我伸伸腿脚,将兵马调到一块”,更没有说“打穿匈奴骑兵”,当时情况是驸马爷拿着扇子,坦露的胸脯说:“那个,我冰镇的西瓜好了没,这都快死了,还不允许人吃口凉的?”

    当大战真正打起来的时候,郑成功完全变了一个人,虽然军队人数少,但是处处压制匈奴骑兵,围点打援的战法用到了极致,而且自创蜡烛阵,在草原上耍起了中原攻城略地的战法,让匈奴人做出了极为错误的判断——南边的军队不下十万余人。

    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水道渠成,驸马爷名震天下,为了巩固战果,郑成功还写了三万余字的《嘉峪关防御书韬》,详细介绍了嘉峪关防御体系,还配有配图描述了关卡的样子,嘉峪关防御体系自此延续下来,成为了大魏国二皇子“烽燧体系”的雏形和基础。

    离开嘉峪关的时候,郑成功还做过一件让前朝上下极为解气的举动,他褪下了裤子,冲着关外撒了一泡尿。

    (就喜欢写这种桥段,欢快,乐呵,随意,然后悲苦、深情,情到深处,眼泪横流。大家有没有觉得郑成功和公主的故事就能成一本书,前期欢喜和误会,中期的波澜壮阔,最后的悲壮、虐心?还有,大家去查一查吴清源,厉害!怪不得老公崇拜有佳!)(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