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王爷,我们不敢要赏赐-《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2/3)页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战场上,一直都强调将领的重要。

    每次论功行赏,大将都是头一位的,然后这些大将再把赏赐分给下面的人,或者提拔部下,升官发财。

    军中就是个金字塔结构,等到一位将领爬到了足够高度,就像徐达,常遇春这种,他们手下的旧部,家丁,子侄,姻亲,就会随之升级,形成一张庞大的网络。

    无数的网络叠加到一起,成就了强悍无比的勋贵集团。

    历朝历代,都是如此,谁也不能免俗。

    可柳淳就愣是给逆转了。

    他先从下面做起,兢兢业业的军医官,舍生忘死的普通士兵,搬运军粮的挑夫,传递军情的斥候……全都成了柳淳表彰的对象。

    将他们英勇作战的事迹集结起来,集结成册,此刻,北平保卫战的全部面目才显露出来……功劳绝不是上面少数的,而是属于所有的将士和军民。

    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百姓!

    柳淳的举动,甚至影响了文学创作……过去以老罗为代表,他们关心的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从这次之后,不少人开始关注普通人,写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拼搏奋斗。

    煌煌史册,普通人的身影也开始多了起来。

    凡是得到了表彰的普通军民百姓,立刻成为了北平上下,最尊重的人,就拿杜医官来说,哪怕是军中的大将,朝廷命官,见到他都客客气气。

    没办法,你敢不尊重他,士兵们都不答应!

    可以很明显感觉到,整个社会的风气都在改变……就在此时,朱棣和儿子朱高炽,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北平。

    朱棣在一众藩王的簇拥之下,以王者归来的姿态,返回了自己的老巢。

    北平经历了一年多的烽火考验,安然无恙!

    虽说朝廷放在北平的人马不是最多,但这里的战斗却是最苦的。而且北平也是整个靖难军的象征。

    假使西安沦陷,最多说朱棣遭到重创,可若是北平丢了,那靖难大业就完了。这里可是整个靖难军的精神支柱,万幸,总算是挺了过来。

    朱棣心情大好,他挨个见过北平旧部,跟大家伙嘘寒问暖。而后朱棣就宣布,在燕王府大宴,款待文武。

    这酒席之间,朱棣欣然道:“诸位弟兄们,如今我们已经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北平山西陕西巴蜀云南……这些地盘都连成了一片!几十万的将士,英勇善战,所向睥睨,没有人能打败我们!”

    “本王以八十骑起兵,举起靖难大旗,现在回头想想,简直跟做梦一样!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本王自然不会亏待大家伙,现在就是论功行赏的机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