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给群臣考试-《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2/3)页

    解缙悲愤莫名,柳大人,以你的身份,说句实话这么困难吗?

    柳淳摇头,为难道:解缙啊,我看咱们还是找找你做对了那些比较容易些,至于你错的地方,我有点算不清楚。

    柳淳满脸为难,解缙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不会吧,我真错的那么离谱吗?

    一个备受天子喜欢的阁老文臣,怎么在一转眼的功夫,就混到了万人嫌,连小命都保不住,解缙这货到底错在了哪里?

    要说起来,恐怕他自己都不信,解缙最大的错,竟然是替朱高炽说话,还弄出了好圣孙这三个字。

    他自以为帮着储君抵定大位,是天功一件。

    可是他忘了,有一大群人不喜欢太子朱高炽。更要命的是朱允炆就是被立为皇太孙,汉王朱高煦又和朱棣十分相似,难不成又要重演一次靖难之役吗?

    这么大的事情,连柳淳和道衍都不掺和,他们知道,这事情想要时间,让朱棣慢慢观察,仔细权衡,而不是在时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逼迫朱棣点头。

    解缙自以为聪明,实际上连朱高炽这边的人马都未必喜欢,毕竟太子之位还没有定下来,你急着鼓吹好圣孙,你想替老朱家把几代人都安排好是吧?

    你有多大的本事?

    又有多高的威望?

    就算你说的是对的,可时机不对,一样不顶用,只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弄清楚这事,接下来发生的就不稀奇了,有人盯上了解缙,当柳淳执掌锦衣卫之后,监察,挫折真的能让人成长。从今天开始,解缙也不折腾了,更不吃酱肘子了,他天天清水白饭,躲在房间里,苦读《国富论》,只等着前往安南,建功立业。

    就在这几天里,有关科举改革的计划,终于传遍了整个京城,大大小小的衙门,悉数看过。

    面对这份改革计划,整个京城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反对!

    强烈反对!

    甚至许多官员都后悔了,他们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质问,当初提出科学的时候,大家伙置之不理,因为跟自己没有关系;等发配孔家的时候,还是默不作声;如今改革科举,难道还要忍受吗?

    多少学子,十年寒窗苦读,熬干了心血,熬白了头发,皓首穷经,为的就是能亿兆蟾宫折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