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顾鸣郊则直接哭了起来。 “三百五十文一斗!这也做的出来!混蛋!过分!这是要比万历中叶的米价还要便宜吗?!” 朱国弼直接失态地在自己屋子里大骂了起来。 朱由校打了个喷嚏,然后继续对自己的大臣们说道:“没错,朕就是要让米价比万历中叶的价格还要便宜,这才算是盛世,也只有粮价够低,才有复兴工商之基础,才能让盛世延续!要不然,朕让水师去外番借这么多粮是为什么,难道是为了放在仓库里,然后坐吃山空?自然不是!继续把粮价调低,让老百姓吃得起米,这比简简单单地一个轻徭薄赋措施要实惠得多!” “遵旨!” 韩爌、熊廷弼等立即回了一句。 于是,接下来,粮价继续下跌,而且下跌到开始以石来计价,直接三吊钱一石。 “又降?!” 顾鸣郊彻底无语了。 “有完没完!” 朱国弼几乎要撞墙。 “能否让我们喘口气!能不能别降了。” 徐弘基也如此腹诽道。 二吊钱一石! 可结果,粮价还再次下跌,综合门市和官府控制的粮铺硬生生的把零售米价调低到比万历中叶还便宜一倍的水平。 那是离大明最近的一个盛世。 物价超级低。 而现在,朱由校硬生生地通过从朝鲜、倭国借来的粮,将粮价变得那个时代还要便宜。 江南士民现在已经习惯了,没人再关心米价,也没人再大量买米,只买日常需要的量,毕竟现在米价一直下跌,谁也不会傻得把米囤起来。 根本上还是因为新纺织技术应用后带来的粮价飞涨之现象,就这样被朱由校以向各国“借粮”的方式给解决了。 “已经两吊钱一石了!我们还是去求求陛下吧!” “是啊,还是去求一下吧,再这样掉下去,我府里的存粮就要廉价到连仆人也养不起了!” “借着点祖上的荣光,还是腆着脸去求求陛下吧。” 而朱国弼、顾鸣郊等南京勋贵则没有因为米价下跌而变得坦然,反而越发的不安,到现在,也开始不得不商议着向朝廷求饶认输了。 “也罢!” 魏国公徐弘基叹了一口气,指了一下窦顶:“那就把他绑了吧,就说是他挑唆的,这样也好向陛下交待。”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