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就很不对劲了,哪有通识教育课比专业课还多的? “14节还可以了,要不是怕给你们课太多,可能不止14节了。”陈灏轻笑说道。 李秋白:…… “校长,那这个通识教育课程,我能不能少上一点?我只对计算机感兴趣,您也知道的。”李秋白望着陈灏,带着商量地语气说道。 “你们三个都是我挑出来的,当然都是主计算机有潜力的。”陈灏说着,话锋一转,“通识教育课程还是很有用的,可以将自己通识课程和自己专业领域联系起来,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更高水准的过程。” “校长,真的没有办法改变吗?”李秋白苦笑一声。 原本好好学计算机,结果现在突然蹦出14节通识教育课,让李秋白计划赶不上变化。 “当然不行,这是定好的规矩,总不能随意就破例。”陈灏摇摇头。 他为什么制定这个通识教育课,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而且扩散思维能力,想事情的时候可以多站在一个角度,多种理解。 “好吧……那我没问题了。”李秋白无声叹气。 剩余两人,卫舒安静得很,宋清彤看了看,那也只剩自己了。 想了想,宋清彤问道:“校长,现在都已经11月上旬了,再重新选课,会不会时间上赶不及了?” 这话一出来,李秋白也眼中绽放一道光芒,显然也说到他的心窝里去了。 “这个不是问题,针对试验班学生的课程问题,等你们选择专业,统计完后我们会根据学生所希望上的课程,单独给你们开设课程。”陈灏轻放下咖啡,看着三人说道。 “这样子吗?那万一有同学想选的课程学校没有咋办?”宋清彤突然想到这个,好奇地问道。 “学校要是没有这门课,那就去招人!试验班是学校的制度的一个改革,所以会非常重视试验班的培养,你们大可放心。”陈灏解释说道。 三人互相对视一眼,不管如何,至少能够感受到学校的诚意。 且不说为了一个班的学生可以单独弄课程,还能因为学生去新建课程,让人无话可说。 “答疑也结束了,对于你们课程的安排,我也有点看法,有什么觉得不恰当的可以一起沟通。”说着,陈灏把这两天对李秋白三人的课程制定道出来。 “大一:上学期(通史5,选修1)、下学期(通识5,选修1) 大二:上学期(专业3,选修2,通识2)、下学期(专业3,选修2,通识2) 大三:上学期(专业3,选修2)、下学期(专业3,选修2)” “这样3年刚好完成36门标准,学分也绰绰有余,我不太建议你们选太多课程,一学期最多不能超过7节。”陈灏认真地提醒说道,“学习,在于掌握,在于精华,而不是在于多,我希望你们都能够把课程学习透彻。” 针对这个课程安排上,又讨论了一会。 晚上8点开始小组会议,一直到晚上9点多才结束。 …… 翌日早晨,京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道怒喝声从书记办公室里响起。 声音之大,甚至还引来了不少路过的学校职工的注意。 “方教授,我不同意!” ps:还没写好,剩下一点明天中午补上,写到四点钟实在太困了,效率也不行。对不起大家了,唉,怪我效率不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