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良性循环-《大明征服者》
第(2/3)页
这个认知归纳起来其实就是两个字!
基建!
后世的大中国为什么会拥有基建狂魔的称号,就是因为国家用天量的财政收入来进行基础建设。
基础建设好了以后带动地方上的经济发展,然后继续反馈给国家财政,从而成功形成良性循环。
要想富,先修路说的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全国范围内的基础建设需要海量的人工,于是打工潮出现,将大量的人口从土地当中解放出来,进入工薪阶层。
打工者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创造财富,从而实现家庭的小康,这又是一个良性循环。
可是这一套在以前的大明想要实现几乎不可能,归根结底的原因就在于财政。
大明自立国以来,可以说财政就从来没有富裕过,隔三差五的财政赤字倒是常见的很。
微薄的财政要给权贵、官员发俸禄,要给军队发饷,要赈灾要救济,要这个要那个,就那点银子要是够才叫有鬼。
寻常的开支都捉襟见肘,还基建,基建个毛线……
朱厚炜很清楚,搞基建就和整治宗室一样,不会引起文官集团的利益反弹,相反他们举双手双脚赞成,因为他们本身就能从基建当中获取好处。
地方上没了宗室,那么地方财政就会宽裕,地方上宽裕了,政府的财政也会变多,两者之间是同样的道理。
但前提是朱厚炜不能找户部要钱,当然要也肯定是要不到的。
御书房里除了朱厚炜以外一个人都没有,这种情况下就说明朱厚炜需要沉思,沉思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被打断思路。
但有些时候思路就算被打断了朱厚炜也不能生气,甚至还得满脸挂笑。
比如在湖州时候,玉姐儿就喜欢朱厚炜一个人在书房的时候不问自入,而今到了京城,这老毛病还是没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