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投屏上,正是尸检报告。 “死者,确切的死亡时间,是10号凌晨2点到2点30分。” “根据死者的牙齿磨损程度看,年龄不超过30岁,应该在28岁左右。” “致命伤是死者体内的荆棘条,死因流血过多。” 陈言点头,果然,死者虽然经过池水浸泡,有苍白浮肿的情况。 但是,陈言当时检查的时候,发现死者皮肤下毛细血管颜色很浅,这是体内血液含量过少的表现。 “从尸体的浸泡程度分析,死者浸泡水中的时间是6个半小时左右,所以,抛尸的时间是10日晚上10点半。” “重点是,尸体检查的时候,我们发现在死者的口腔深处,有一些粘土。” “但是,由于死者被抛尸池塘的时候,已经死亡。” “而这个时候,死者喉咙内的肌肉闭合,一般不会进入杂物。” “而且,技术部门对比了池塘内的土质,确定,死者口腔内的粘土,不是抛尸地点的土壤。” “还有这里,”赵海洋继续介绍:“死者脸上的伤口,有一部分是,是死者死前切割的,比如鼻子。” “也有一部分,是死后切割的。” “根据伤口的刀痕判断,应该是同一把壁纸刀所谓。” “但是……” 赵海洋放大死者脸部的照片:“这些伤口,生前的划痕,都是从上往下。” “死后的划痕,下刀起始位置,都是从下往上。” “而且,刀痕的深浅不一致……” 赵海洋一边介绍,陈言一边思索。 从尸检的结论看,对方杀人的过程,似乎都慢慢呈现在陈言脑海中。 对方用荆棘条,缓慢结束死者生命。 同时,对死者进行身体上的摧残。 等到对方毙命后,在运输抛尸的过程中,似乎还不解恨。 坐在摩托车后座上的第二个抛尸人,继续用壁纸刀切割死者的脸部。 究竟是什么深仇大恨,让凶手如此残忍? “死者身上的鞭痕,具体情况如何?” “是这样,根据检查情况,死者身上的鞭痕,最新的是应该是三至五天前留下的。” “最久远的痕迹,大概是两三年前了。” 大概一个小时,尸检情况汇报完毕。 陈言开始布置工作:“死者口腔内的粘土,很有可能是第一犯案现场的粘土。” “通知第二组组长张一方,采集凤凰村凤凰山的土质,和死者口腔内的土质进行对比。” 死者体内的荆棘条,既然来自凤凰山,那么,死者口腔内的粘土,也很有可能和凤凰山有关系。 如果比对结果吻合,那么,死者第一死亡地点,基本上就能锁定凤凰山。 嗡嗡嗡! 赵海洋放在会议桌上的手机响起。 …… 发现电话,赵海洋看向陈言。 “有人报告失踪!”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