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 旧曲(二)-《浮世谣》


    第(2/3)页

    我走进酒楼,凭着直觉,一下子寻到了他们的包厢。宽敞旖旎,摆设婉雅秀逸,分内外两个偏厅,以卷珠长帘隔开。

    包厢里共六个公子,东倒西歪,有坐有躺,毫不拘束。

    左显歪靠在墨竹苏绣的座屏下,正用一块锦布斜擦着他那柄佩剑。方才那桃花眼挨着另一个公子,眉眼同杨修夷有三分像,我听他们喊他杨珏。

    早在瑶城时,师父就誊写了一份杨家的族谱给我,前段时间我偷得空闲便去翻一翻,现在细细回想了一遍又一遍,不记得有杨珏这个人。

    这六个公子皆是一表人才,俊秀非凡的模样,却又寒木春华,各具特色。左显身上的英朗气度与石千之固然无法相比,到了这里却拔眼的很。

    他们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提到左显时多半是在打趣他,左显要么不搭话,要么抬头没好气的瞪去一眼。

    我听了个大概,左显是在一个花会上撞见沈云蓁的,一眼就瞧上了人家,但是沈云蓁到现在还不知道他是谁。这几个兄弟帮左显创造过不少机会,却阴差阳错,每次好事都落到了旁人头上,这六七个旁人里,其中一个就是石千之。

    真没想到他们之间还有这样的渊源,若我这时就认识左显了,我一定会告诉他这就是天意,你们有缘无分,还是不要喜欢人家姑娘了。可在座的几个公子一边嘲笑揶揄着他,一边仍在绞尽脑汁的帮他出谋划策,没有一个人让他死心,哪怕人家姑娘已经有了心上人。

    其中馊主意最多的正是那桃花眼,不仅比女人还美,更有个女人的名字,他叫汪雨汐,是清平侯府的小公子。

    他们聊完左显,又开始聊起了学业,其中一个叫苦不迭,声称自己又要去点将堂学武,又要去国子监学文,回家还要被父亲逼着抄背,一群人对他表示同情,我凑过去打量他,忽的一愣,是南宫池。

    五年前在辞城时我与他在极香苑有过一面之缘,他年长杨修夷三岁,按照这个来算,此时的他应该有十九岁了。

    当时听说他是户部尚书,我只知道是个大官,后来从傅绍恩那里了解到,这是个大大大官。南宫池年纪轻轻坐上了这个位置,除了与大量出朝入仕复姓南宫的官员密不可分之外,现在可见,还有他自身的勤奋努力。

    我抿了抿唇,忍不住又想起了杨修夷。

    我记得师父偶然提起过,师公也姓杨,似乎和杨家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但我知道师公挑中杨修夷不是因为杨修夷姓杨,在杨家密密麻麻的族谱上面,这五百年里,最起码也有几千个杨氏族人了,师公选中杨修夷,是因为他的聪颖天资,万里挑一。

    如今看到南宫池,我不禁在想,倘若师公没有收他作为弟子,杨修夷会变得什么模样?跟他们一样结伴而坐,嬉笑怒骂,一群哥们打趣喝酒,畅谈天南地北,九州四皇,还是闭门坐在家中,养养花鸟,翻阅文集?

    以他的聪慧和杨家的关系,他一定也会被逼去参与朝政,并且坐上的位置绝对不会比南宫池低。

    心里莫名泛起一阵心疼,我听着南宫池的抱怨和唠叨,脑中全是杨修夷清俊深邃的眉眼。

    他是没有被逼去参与朝政,但是跟着师公,他吃得苦更胜南宫池百倍。

    自我心智开窍以来,我就知道,望云山上起得最早的人是他,睡得最晚的人也是他。他不仅要学经国之论,他还要熟通奇门遁甲,在师公的严格要求下,他要熟读医书,工书,棋谱,琴谱,兵监谱,奇香册……师公从未骂过他,可是他做的不好,师公会罚的很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