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一章 有见识的辛启韬-《大明武夫》


    第(2/3)页

    进士出身入翰林院,然后一步步在都中清要职位上打转,等年纪差不多了,就可以入阁为大学士,运气好的就能为次辅、辅,二十多年光景,除了放出去当考官,回乡祭祖之类的事情,就在京师不动,然后执掌天下大政,辅佐天子,经验什么的全无,甚至连政务本身都不通。

    这并不是什么笑话,而是大明的常例,只要查历科的状元、榜眼、探花,大都是这样的经历。

    “莫说中枢,地方上又何尝不是如此,这读书人一直读四书五经,考中了放出来,他懂得什么,知道税赋徭役上的关节吗?知道下面这些吏目差役的花样吗?想要做事,还不是依靠师爷朋友,他一任几年拍拍屁股就走了,可衙门里的吏目差役和地方士绅祖祖辈辈都在这边,到最后朝廷派下的官员有何用,做个幌子招牌,真正管着地方百姓的,就是这些吏目差役和士绅豪霸。”

    说到这个大家更是明白,莫说别人,徐州知州童怀祖就是个例子,他真正开始懂得地方政务,明白关节情弊,也知道何处着手,差不多第一任快要坐满了,那时候大家已经不敢含糊应对,但进士官本身就不想在地方上呆太久,留任本就是让人颓唐的丧气勾当,外人看来更是前途全无,这童怀祖也是特例,他留任之后能管理插手地方实务的时候,各处已经只听赵进的命令了。

    “学点实务,知道些规矩,多设些拿朝廷俸禄的文吏差役,这样朝廷也能像汉时那般做事,天子旨意,百姓闻之,现在这般,朝廷规矩法令没有人听,反倒成了下面贪赃枉法的手段,这税赋徭役加上辽饷,如果只是按照正数征收,百姓们苦一点也未必撑不住,可层层要跟着财,下面更是刮的厉害,处处家破人亡,处处怨恨朝廷”

    这些话都是那举人辛启韬说的,他对这短训丨班倒是颇为高看,这让王兆靖喜不自胜,每一次都尽快的转述给赵进听。

    对这个赵进也能理解,人有什么成就总希望广为人知,希望多听听别人的评价,如果是自己的同辈同行,他们切实的夸奖就更让人高兴。

    “你们比我都心怀大局,总想着从四处招揽人才。”赵进偶尔也有这样的苦笑感慨。

    王兆靖转述这辛举人的话,无非是证明这辛启韬是个人才,而且很适合徐州这边,赵进应该主动去招揽了。

    尽管这辛举人的言谈看法和赵进他们不一样,可一个和徐州不相于的士子能有这样的见地,已经是颇为了得了,的确当得起人才的称号。

    实际上赵进也见过辛启韬这个人,王兆靖领着这位整日里在徐州乱逛,赵进恰巧出现在某处远远看几眼也很正常

    见过本人后,尽管是远远见到,赵进对这个人的评价又是高了不少,因为这个人的气质和王兆靖很相似,富贵人家容易把子弟娇惯坏,可同样的,富贵门第比贫寒人家有更好的条件培养人,这辛启韬明显是没有荒废的类型。
    第(2/3)页